1月19日,“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我校黄家湖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徐雁冰出席开幕式并为研究基地揭牌,校党委副书记孙国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法学与经济学院院长袁年兴主持。
开幕式上,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科研管理处处长刘丽丽、校党委书记徐雁冰为武汉科技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揭牌。徐雁冰为武汉科技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孙国胜致欢迎词,指出武汉科技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获批是一件大事和喜事,实现了我校人文社科类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突破。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探索基地新的运行机制和模式,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形成优势叠加效应和改革势能。他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基地建设和人才培育,全面加快新文科建设,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刘丽丽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逐步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统一团结的历史延续,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国家民委在全国各地高校设立研究基地就是要凝聚起广泛的力量,共同围绕铸牢这个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把道理、学理、哲理讲清楚。武汉科技大学深处九省通衢之地,拥有新文科和新工科相融合的研究优势,正在成为创新人才培养、以成果促转化、促进高层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武汉科技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是此次获批的36家单位中唯一的湖北高校,也是这一批国家民委共同体研究基地命名后首个挂牌的学校,首个举办研讨会的单位。刘丽丽希望,研究基地深入学习理解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要求,结合自身的研究特色开展各方面研究,以润物无声的、春风化雨的,甚至是喜闻乐见的方式培根铸魂育人。
湖北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余文生对武汉科技大学顺利获批国家民委研究基地表示祝贺。他高度肯定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任务,调整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聚焦大数据民族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等方面跨领域的研究,书写了与国同心、与时偕行的责任担当。这次武汉科技大学获批国家民委研究基地,既是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的集中体现,更赋予了武汉科技大学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希望研究基地调动学校各学科力量,整合学术资源,共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努力使研究基地成为民族工作的学术创新平台、资政智库平台、人才聚集平台,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做出湖北贡献。
开幕式后,崔明德教授、戢广南教授、纳日碧力戈教授、张云教授、段超教授、王平教授分别作题为“寻根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认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三个创新点”“以人民为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路径”“红石榴精神研究”的主题报告。
研讨会共设置三个分论坛,与会专家立足自身研究,聚焦“武科大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建设研讨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有效交流和研讨。
大会闭幕式由科发院副院长潘婧主持,各分论坛点评人报告研讨成果,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崔明德教授做总结点评。
国家民委智库建设处副处长李涵伟,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民宗处三级调研员张森,湖北省民宗委一级主任科员刘猛,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崔明德,云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和少英,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授纳日碧力戈,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教授龙耀宏,中南民族大学四部委基地首席专家、教授段超,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云,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员、北京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戢广南,中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四部委基地首席专家段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王雨辰,以及来自四川大学、海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揭牌仪式暨研讨会。
学校科发院、党政办公室、党委统战部、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负责人,武汉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特聘专家,法学与经济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